您好,欢迎来到都市网 [] [会员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 都市网 > 公司新闻 >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来源:都市网  日期:2017/10/21 13:59:50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来源:上观新闻
从城市文明建设意义上,积极规范和引导共享单车模式的良性发展,或许能发现另一种新的思路。

“共享”正在成为引导当下中国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事实上,借助于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与政策支持,中国城市正在形成一种共享经济引导下的共享型城市文明建设,近年来在中国城市风行的共享单车模式就是一个典型。

 

 

当下,对共享单车的讨论常常集中于经济或治理领域,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正视共享单车在事实上已经带来的积极的城市共享空间建设效应,冷静思考共享单车与城市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从城市文明建设意义上,积极规范和引导共享单车模式的良性发展,或许能发现另一种新的思路。

 

 

共享单车为何能在短时期内风行

 

 

共享单车模式的源起,大概可追溯至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政府向市民投放免费自行车,而后逐渐形成的市政性质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但由于受制于固定的停车桩带来的诸多限制以及繁琐的押金手续等原因,公共自行车模式却并未能深入改变城市市民的生活。但近年来中国推行的共享单车,却不同于公共自行车系统。

 

 

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网络技术及其高效的社会运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社会运用,4G网络以及成熟的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平台,使得共享单车不必限于公共自行车的停车桩,从而拥有更大的流动性。我们可以看到,共享单车模式的运营,显示出中国城市化对于网络社会的高度敏感性与适合性。第二个因素即资本及其社会化力量,正是风投资本的介入,使得公车市场的潜力极大地发挥出来。仅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融资规模就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足够的风投资本与技术支撑,在理论上使人们可以从城市的任何角落获取单车并建构起发达的自行车运营及管理系统。与此同时,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的质量不断提升,满足了公共品耐耗的需求,市场竞争关系不断优化共享单车系统,使其与城市交通系统更加协调畅通,由此共享单车逐渐构成了市民基本的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在中国城市推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市交通上“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与生活模式,共享单车更为有机地实现城市空间及城市文明的建构。

 

 

共享单车明确并创造共享空间

 

 

共享单车的推行有益于城市共享空间的生产,也有益于网络化时代城市空间的使用与建构。

 


首先,共享单车凸显了部分空间的公共性质,尤其是居民点乃至于一些老商业中心区域,这些区域主要依靠公共交通与其他区域链接,以避免车辆拥堵造成的拥挤,区域内的交通则主要依靠行走,这样的限制既给民众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使得楼宇之间的狭窄街道看起来属于楼宇本身,而非城市的居民。但共享单车的大量出现并通过划定停车线的方式,不仅缓解了这些区域内的交通不便,更明确了这些地方的共享性质。总体而言,通过如此区划,共享单车为城市明确了大量的共享空间,将这些空间变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共享单车的推行也创造了新的共享空间。以地铁站入口为例,原本多数地铁站入口没有正规的自行车停放点,即便有停放点,大多作为一种未规划的自然形成的区域,但相当数量的共享单车的出现使这一空间拥有了必然性,成为与地铁相配套的空间形式,多数停车点都重新规划或者拓展了其原有规模。从整体上看,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实质上是在全市范围内开拓共享空间,而共享单车则是这一宏伟工程的最重要的开拓者,它将易被城市规划忽视的市民日常生活出行空间重新规定为城市空间,从而将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而慢行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环境等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空间的一体化,与快速交通系统一起共同构成城市交通及其生活空间。

 


再次,共享单车推动了城市化与网络化的融合。共享单车的推行得益于互联网,又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空间与城市实体空间的关联,并使得网络空间被内在地建构进城市空间。单车的使用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使用者租还车辆必须通过网络进行,尤其是随着电子围栏的推广以及对单车的网络定位和监控,使得共享单车的管理与规划更为及时便捷。

 


可见,共享单车模式生产作为城市社会共同品的共享空间,而城市空间在培育共享单车模式的同时也建构着城市文明。共享空间是城市社会的产物,却又同自然财富一样具有共同性。共享空间不同于人们习惯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泛指各类为公众开放的地方,多为政府城市规划的结果,也不乏人迹罕至的郊区公园,相比之下,共享空间更强调空间的可用性,且较公共空间更多地依赖于网络空间,共享空间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公益性功能。在当下城市空间相对匮乏的状况下,如何使公共空间转型为共享空间,且减少一些公共空间的废弃状况,无疑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称共享单车为先行者,即基于此。与此同时,共享单车还有益于体现城市共享空间的经验性。

 

 

共享单车与城市文明建设

 

 

共享单车的确给城市文明及其城市社会带来了新变化。那些城市人口最为聚集的区域,以前往往充斥着各类非法经营、满是油污却又颇有“市场”的摩的或小黑车,现在则排列着五彩斑斓且齐整有序的共享单车;更多便利性,让绿色出行成为城市时尚;此前挤满了私人自行车的楼道,因共享单车的出现还原了市民生活空间应有的私人性,也清静了很多。通过生产共享空间,共享单车创造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条件。

 


当然,共享单车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盲目无序地发展。针对共享单车的过度发展,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2座城市已经不再允许新的共享单车投放,这显然是明智之举。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本身就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共享单车本身也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养。从共享单车被上私锁、偷盗以及对单车的各种破坏行为,到“悟空单车”在遗失90%的单车的情况下宣布破产,还有那些实践中不规范的使用,如将单车骑进小区随意停放、停车忘记落锁以及暴力停车等,这些均照出了文明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薄弱。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不同程度在慢慢减少。如果将共享单车视作对市民文明素养的倒逼,那么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通过规范与引导,共享单车应有益于中国城市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

 


时下,制订和实施共享单车使用的规则,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市政建设的任务。显然,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以民众行为的自律为前提,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不只是靠规则,还应有相应的自律。共享单车的实践表明,城市文明建设是城市秩序与市民文明素养互动的结果。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民众能够将自身看作是城市生活和变革的主体,而不是外在于这一过程,通过使用共享单车,市民主动参与街道化的城市实践,人不再是环境变化的被动适应者,而是主动能够建立其与城市的新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市民建立起了城市认同,并在一种维护家园的意义上主动地约束自身,并监督他人。比如,目前一些城市中出现的“单车猎人”,他们通过纠正单车使用的不规范行为,自觉捍卫其所在城市的生活秩序和文明秩序,这对于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有益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承载和体现,城市文明的提升推进了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城市文明又是通过市民及城市人群来体现的,个体的文明尽管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却需要通过集体的、制度性的方式来体现。共享单车在方便市民生活,并赋予城市新的生活样态的同时,也推动城市社会在个体意识、商业文明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的整体提升。尽管共享单车模式像个“熊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中国城市通过推进共享单车模式,能够建构更加亮丽而有序的城市文明。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在好搜搜索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在有道搜索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在搜狗搜索共享单车“毛病”不少,但这个“熊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改变远不止于出行


都市网

QQ:5352559 9229998

请所有会员信息发布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违规信息!投诉邮箱:53525599@qq.com

版权所有:都市网